青岛市在去产能进程中,把110户老城区工业企业逐步搬离到县域,实现二次发展。为传统企业增加了活力,也为市民创造了优美的生活环境。
这几天,有着97年历史的青岛市双桃化工老厂区正在拆除生产设备。从去年底停产后,党委书记林凤章和几位老职工一直在这里留守,直到这个工作生活几十年的厂区彻底拆除。
双桃化工是青岛老企业搬迁中最后一批搬离市区的。因为历史原因,青岛老城区里分布着包括化工、印染、钢铁在内的上百家老企业。不搬,没有发展空间;搬迁,需要巨额的重建资金。面临这种两难的,并不止双桃一家企业。
在这次大规模搬迁去产能过程中,包括双桃在内的110户老企业被列入了搬迁名单内。为了让老企业顺利搬出城区,青岛市出台的政策是,除必要的税金等,企业搬迁后的土地处置费用全部返还企业。
在寸土寸金的青岛,政府不要土地出让金这个政策,让企业搬迁有了底气。在短短几年时间,列入名单的110户企业有104户启动搬迁,94户企业已经关停。而搬迁,也绝不是简单的落后产能转移。在位于平度市的国家生态化工青岛基地里,双桃化工新项目已经投产。因为生产线都是智能控制,生产效率提高十几倍,干了半辈子设备管理的老职工姜法利也得从头学。
在平度市国家生态化工基地,已经落户的四十多家企业中,有十几家是从青岛市区搬迁过来的,搬迁让这些老企业脱胎换骨,也给青岛的城市经济搬出了新空间,双桃化工老厂区原址将建设两座中小学和现代商住区。目前,在启动搬迁的企业中,已经有80户企业的新项目在异地投产,完成投资380多个亿,分流安置职工接近6万人。这些搬迁重生的企业,让青岛市区每年可减少七成左右的工业废水和烟尘排放。投产后还会拉动县域工业区增加产值1200亿元以上。
来源:盖德化工网